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 正文

季绩暴降,股价向上!韦尔股份凭啥获券商看好?_观察

来源:财华社 时间:2023-04-20 15:17:21

4月18日,韦尔股份(603501.SH)发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这也是A股半导体行业首份一季报。

数据显示,期内,该公司的营收、归母净利润等多项指标出现同比下滑的情况。


(相关资料图)

而韦尔股份的股价却在4月19日一度高开上攻,表现颇为强势,有点利空出尽的意思。不过,没多久,该股便遭遇大幅回落,截至收盘最终微涨0.21%,出现跑赢大市的上佳表现。

韦尔股份成立于2007年,并于2017年登陆A股市场。回顾公司这些年的发展,大手笔收购提供了重要助力,其中最重要的当属2019年的这笔。

彼时,韦尔股份斥巨资收购了豪威科技,标的公司主要产品CIS(CMOS图像传感器)是一种固体成像传感器,具备随机窗口读取、抗辐射、非破坏性数据读出方式、优化曝光控制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手机、安防、智能电动车和医疗等领域。

根据TSR统计,豪威科技2019年在全球CIS行业的市场占有率为9.5%,仅次于行业前二大龙头索尼和三星(市占率分别为49.1%及17.9%)。

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收购后,目前韦尔股份半导体产品设计业务主要由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触控与显示解决方案和模拟解决方案三大业务体系构成,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和工业应用领域,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网络摄像头、安全监控设备、汽车电子和医疗成像等领域。

另外,韦尔股份还是国内少数兼具半导体研发设计和半导体分销能力的企业。

从2022年的业务结构来看,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贡献了近7成的主营业务收入,而智能手机和电子汽车又是这块业务最重要的应用领域,如下图所示。

众所周知,近两年消费电子市场低迷,智能手机领域更是萎靡不振,这严重影响了韦尔股份的业绩。

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该公司的营收从136.32亿元增至了241.04亿元,其归母净利润则从4.66亿元飙增到了44.76亿元,这也是其股价在此期间持续飙涨的底气所在。

而到了2022年,其营收同比下降16.7%至200.78亿元,归母净利润则同比下滑77.88%至9.9亿元,扣非净利润更是暴降97.61%,只剩9579.31万元。

最新的2023年一季报则显示,韦尔股份单季度实现营收43.35亿元,同比下降21.72%;实现归母净利润1.99亿元,同比下降77.8%;实现扣非净利润2196.45万元,同比下降97.57%。

另外,其商誉也从2022年末的31.69亿元增至了今年一季度末的38.77亿元。

乍一看,这份半导体行业的首份一季报依然很“拉胯”。不过,环比来看,虽然该公司2023年一季度的营收较2022年第四季度有所下降,但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却已经有所好转,环比扭亏为盈,展现出积极信号。

另外,一季报还显示,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13.83亿元,同比增加273.43%。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末,韦尔股份总资产达366.61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4.18%。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以上一些好的迹象外,该公司备受关注的存货指标也在进一步改善。

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末的存货为141.13亿元,2022年末的存货为123.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71%),而今年一季度末其存货为107.69亿元,存货水平已经是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根据2022年年报,韦尔股份此前存货数量增加主要是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导致的存货积压。

要知道,消费电子领域更新换代非常迅速,积累的庞大库存不仅会导致平均售价下降,进而拖累业绩,同时还会导致计提大额存货跌价准备,进一步削弱业绩表现,2022年经测试,韦尔股份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3.59亿元。

因此,虽然当下其存货水平依然较高,但好的迹象在于已经在连续下降。

中金公司的研究人员指出,韦尔股份于2022年第四季度进一步对64MP等老产品降价,计提大额存货跌价准备,根据我们测算,64MP的减值计提比较充分,我们预计相关产品的低价销售对2023年的利润影响很小。展望2023年,在需求端温和复苏以及公司去库存力度较大的背景下,结合2023年一季度库存下降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公司去库存进展顺利,我们预计公司库存有望于2023年二季度末回归健康水位。行业层面来看,随着行业库存逐渐消化,我们判断手机CIS价格基本企稳,下半年有望迎来修复。

华泰证券最新研报表示,预计2023年韦尔股份的收入、毛利率、利润有望逐季改善,主因1)公司CIS、TDDI等产品旧库存消化陆续结束,由中芯代工新产品将具有更低成本,2)公司手机50M像素系列新产品陆续出货,带动公司收入、盈利能力改善。同时我们观察到TDDI行业产品单价与盈利能力自22年底正逐步回暖。车载产品端,我们预计车载CIS仍将保持高速增长,LCoS也将在23年开始贡献收入,其他MCU/PMIC/CAN/LIN等产品后续也将在24/25年陆续落地形成收入。同时,我们预计公司运营上的降本增效也将在23年支持公司在盈利端不断改善。

作者|燕十四

编辑|effie

标签:

最新新闻:

新闻放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