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 正文

从《蓦然回首》出发——聊聊我眼中的藤本树

来源:哔哩哔哩 时间:2023-07-30 23:08:28

天才”“我的精神病人”“地表第二自由漫画家”……


【资料图】

看到这些外号你会想起谁?

你的脑海里是否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个身着条纹衫(长得特别像“病号服”)的长发青年凑到手机摄像头前,说出“现在开始,我要起飞了”的语句,然后不明所以的高高一跃……这位“其貌不扬”的“患者”就是藤本树——著名新生代漫画家,《电锯人》《炎拳》等大火作品的作者  。

到这里,你的脑海里一定已经出现了很多名场面,“我想当玛奇玛小姐的狗”“为了我,对他使用炎拳吧”……同时也浮现了对藤本树的诸多评价,“横空出世的漫画天才”“抽象表现的逻辑大师”“思思辨很多的哲学家”“独具一格的艺术家”……用这些评价联想勾勒出的形象俨然是一位留着长发,络腮胡子,戴着黑色帽子,身着黑色长衫、长裤的艺术家,深不可测的外表下是思想深刻的灵魂,画笔涂下的是表意复杂晦涩的多彩抽象派画作。然而又是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身病号服的精神病人,有种火云邪神般走火入魔的世外高人的感觉。

但我要说的是,这并不是藤本树真正的模样,只是他的表象。当你忽略他的外表,透过外在去发掘本质,你就会明白,他不是什么一挥而就的天才,而是历经时间的磨练洗礼才取得了今天这般成就的行者;他不是专写晦涩深刻内容的哲学家,而是真实地写下一切所想的孩子。并不复杂,相反,他很直接;他也不离谱得抽象,他构想那些奇思妙想的情节,就好像儿童躺在草地上肆意地畅想天空。那些令人生草的情节,实际上就跟孩子突发奇想构思的逗人发笑的情景一样。因此,在我的心中,藤本树的形象应当是这样的:一个不断成长的男孩;一个有过疑惑,有着热爱、有着思考的,喜欢有趣故事的,想象力天马行空的儿童;一个直接得甚至有些过分的少年,时也是个执着又情感丰富的真挚的男人。在成为漫画家这条路上,他也有过动摇,并非一帆风顺。他时常思考,也因而成长,所以他的作品风格一再变化,而他把这些都直接表现在他的作品中。

他甚至特意绘制了一篇短篇漫画来记载这段成长旅程,他把自己分成了两个角色,真实地临摹了下来——在一篇唤作《蓦然回首》漫画里。

那现在就让我们以《蓦然回首》的剧情推进为主线,结合现实与各阶段的作品来见证一个新生代漫画家的成长之路。

在漫画的开始,登场了两个角色,“藤野”和“京本”。联想能力强的朋友一定早就发现了,这两个名字连起来正是“藤本”二字。两人其实指的就是藤本树本人,他将自我分成了两个部分并投射到角色身上,在对比和矛盾的激化中推进故事的发展,从而更加戏剧性地在故事中展现出自我内心的革命,这是艺术表达的常用手法。这两个人在漫画中就代表了艺术创作者不可避免会遇到的一种矛盾——究竟是创作大众喜欢的作品,还是抱着对文艺创作的热情而创作下去。实在是人世间一个常见的矛盾,推化到世俗就是利益和本心的矛盾等。我们可以轻易地看出,在《蓦然回首》中藤野代表了前者,而京本则站在后者的立场。这是一个基础的矛盾,也是该作深层的的核心矛盾。就好像第一幕挂在墙上的猎枪,必然在后面的幕中诞出火花来,是早就埋下的伏笔。

在正式进入故事之前,我们得先补全那些远在漫画时间线之前的介绍。

藤本树,1992年10月10日出生在秋田县仁贺保市。自幼就经常画画。初三时,购买了数位板,开始以“长门是我”的笔名在漫画网站新都社上发表漫画。

这对应的是漫画开头藤野在校报上创造人们感兴趣的四格漫画的情节,那时候的他完全是因为他人对自己作品的喜爱而创作。  

从这里的四格漫画也可以看出藤本树的初心:他一直想创作出有趣的故事,这是藤本树直到今天依旧不变的创作理念之一。尽管那时候他的画技很稚嫩,不懂分镜也不懂素描,但是他用细腻的心,准确的抓住了人物表情与语言中的精髓,使得他的漫画依旧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这些特点都被继承了下来,在藤本树如今的作品当中你仍能发现他们。不如说这种由性格决定的创作中的侧重点本就是难以变更的。藤本树当今的画功实际上跟这时期仍差不多,并未像很多人所吹嘘的那样在笔力上有多出神入化。在分镜的连贯上,不如鸟山明(虽然整个日本漫画家就几乎没人可敌鸟叔);在笔触的详尽上,不如井上雄彦和村田雄介等人;尤其是动作戏的绘画上,更是远远落后于一众漫画家,这是藤本树最不擅长的部分。他的打斗戏甚至有时很难辨明打斗的过程,不过总体还是合格的,不像某个《东京喰种》的作者(这是我见过最烂的打斗戏,而偏偏那部漫画还重打斗描写)。

你见过有人吹藤本树的打斗戏吗 ?相反,对这方面的批判倒是常见的。但这也无需过多担心,一方面人是会成长的,比起《炎拳》时的打斗戏,《电锯人》已经成熟多了;另一方面,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漫画家,每个漫画家都有擅长的部分,扬长避短是很常见的做法。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完全舍弃了打斗戏的《蓦然回首》和《再见绘梨》成了最好的,完成度最高的,最能体现出他的优秀所在的作品。他很细腻,能捕捉到“人物之间的胶着、粘稠、细腻的关系感情”的表现与变化;他很有趣,能用各种奇思妙想的点子推进剧情,使笔下的角色在舞台上演出一幕又一幕动人的戏,体现出人物真挚的情感,展现出作品深刻的主题。;他很善于观察,能用语言这个人类千古流传的载体开出美丽动人的花;他也相当执着 ,好像那个“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吟诗人贾岛,苦苦思索下用最平淡的语言表达最深沉的情感。

因此,人们爱藤本树,也爱《电锯人》中电锯人挥舞着链锯穿梭在楼房间与各种恶魔搏斗时的身影,但更爱蕾塞被伤得濒死时躺在地上,侧着脸吐着血在心中吐出的遗言,“电次君,其实我,也没有上过学”。语言是平淡的,当你看到一串孤立的没有来历未解的文字 ;也是最有力的,当你知道这一切故事的发展,知道这每一字一句上淋着的血与泪,你就会知道其中的精义。她对你说的所有话都是谎言,但因为你对她说的都是真的,所以她在死[z5] 前对你说了她这一生唯一的一句真话。这句话很简短,却意味深厚,写作“我们都是同病相怜的乡下老鼠”,唤作“我爱你”。

因此,人们爱藤本树,爱他在《炎拳》中探讨的各种哲学难题: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要做什么? 也爱英雄主义的破灭,爱阿格尼用血液燃烧沸腾的空气传播的不甘与执念,但更爱导演、妹妹、尤达在知道阿格尼这一路的痛苦和悲伤后,将万千复杂情感浓缩在简短的三个字中:“活下去”。这是她们能为阿格尼所能做得最有意义的事情,而这里面蕴含的是:我们爱你,希望你好好生活。

从上面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藤本树所描绘的,一直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情感,只不过他将角色的环境都设置在了极度扭曲的世界,这使得本是正常的情感变得看起来那么极端(甚至有些变态)和格格不入。他不论是在描写扭曲的世界还是情感,都是非常直接的,几乎没有任何隐晦,爱就是爱,恨就是很,悲伤就是悲伤,高兴就是高兴。在描写爱的时候,电次可以直接说出“我好想做玛奇玛小姐的狗”;在描写恨的时候,电次直接吞下玛奇玛做成的生姜烧肉;在描写悲伤的时候,木讷如电次这样的笨蛋也会大脑放空,脑海中只有“我的心被蕾塞夺走了,今生或许不再会有悲喜。”;在描写高兴的时候,刚刚还在为蕾塞悲伤的电次下一秒会因为即将就可以跟玛奇玛度假而跳起直呼“好耶”。这些行为本代表着人类最直接的感情 ,却因为角色所处的世界的扭曲而变成奇形怪状的荒诞表达,不过在这本就后现代的当代社会倒显得格外动人与亲切——也许是因为我们听了太多平常的表达,早已受够了那些堂而皇之的爱的方式;也许是因为在扭曲的环境中,人们的情感会显得更加真实、弥足珍贵与直白。不过这些都是不重要的,我们只需要知道藤本树在情感的表达上是直接的,真挚的,也是独特的,这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也是人们喜欢他作品的原因之一。

因为,再没有什么比真挚的感情更能打动人。

现在让我们把眼光放回藤本树本人身上和《蓦然回首》的情节编排。平和的日子结束得很快,然后第一个戏剧冲突点出现了——那便是京本的出现。辍学修病的京本开始在校报上连载漫画,而见识到拥有如此高超画技的作品后藤野感到了冲击,他引以为傲的作品被人轻易击败了!这使得藤野第一次发现到自己不仅喜欢漫画被人喜欢的感觉,她其实也有着对于漫画创作的热情,这份热情告诉她,现在她的水平完全画不出理想中的作品。于是,她开始疯狂地练习和学习。而这期间又起了一段小波动,那便是周边人的不理解。已经六年级的藤野因为一直痴迷于画技的提升而少与同学来往,被朋友劝告小心变成边缘人物,又受到姐姐和家人的质问,天天就窝在家里画画成绩也不好。像所有勇敢追梦的少年一样,她经历了冷嘲热讽,但依旧坚持。而转变在六年级最后一次校报的发布,看着离理想中自己的作品依旧十分遥远的作品,与一旁画技依旧优秀的京本作品,她意识到了自己画技的不足。她有过努力,但效果不是很好。于是, 在这次打击下,她准备放弃了。

而此时故事到了小学毕业的时候,我想这个“毕业”就是意味着,藤野真的要从漫画创作中毕业了,在做这个决定前,藤野想要再确认一下自己对于漫画的热情。于是他来到了京本的家,在房间门外他看见了一叠又一叠的画纸,那是京本因为热爱所不懈进行的努力,看见这一幕的藤野下定了决心。

结合一篇采访中藤本树回答“出道的目标”时的回答,“大学毕业没出道就去死”,以及在漫画中藤野写给京本的一篇四格漫画的内容,“不出门=死”。我们知道了藤本树此时下的决心,那就是一定要出道成为漫画家。

也就是这个决心,彻底激起了藤本树对于漫画的热情,故事中藤野第一次见到了京本(一个细节,京本说自己是藤野老师的粉丝,是因为看到藤野的漫画才开始创作的,这与前文热爱的诞生相对应),也就是藤本树开始面对自己对于漫画创作的热情了。

从此以后,藤本树开始以画出别人喜欢的作品为目标,不停地进行创作,带着对漫画的激情一往直前。这段时间藤本树一定是非常开心的,通过漫画又挣到了钱,又使得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他心里想着,还好选择了漫画这条路。

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他们获得连载的机会。故事中藤野和京本被告知可以开始连载的时候,编辑说了一句,你们已经创作了7部短篇了。而藤本树在创作《炎拳》前,也刚好创作了7部短篇漫画。这7部短篇都是跟藤本树早期作品风格几乎一致的漫画,并且跟《蓦然回首》中在校报连载的两篇也一模一样。第一篇对应出道作《院子里有两只鸡》,第二篇则对应《恋爱令人盲目》等篇章。这种幽默有趣的展开,又带着丰富真情实感的流露的漫画是藤本树早期作品共有的风格,而且他表现得尤为直接。例如好几部作品中,都写了外星人都被真情义感化而放弃侵略地球的生草情节,又或者是普通高中生挡住子弹的魔幻情节,都极富藤本树色彩。

而在这连载的关键节点上,藤野和京本矛盾激化了,故事正式迈入第一个大高潮。藤野认为只要连载了,自己绘画水平不足的问题就能由助手帮忙解决,我只需要做到一心一意连载出大家喜欢的作品就好了!但是代表对漫画热情的京本却不这么想,她想要画得更好,她想去大学继续深造画技。就这样,两人在大闹了一场后就此分道扬镳了。

一个去了大学(京本去的大学就是藤本树本人的母校)深造,一个选择连载开始工作,这里的选择代表现实中藤本树的抉择。而结果是藤本树失去了自己对漫画的热爱,而只是去创造出大家喜欢的东西 。故事中藤野的连载停滞在11卷,而这正是电锯人的单行本数。分镜中重复出现的11卷意味着再也没有新作品产生,藤野再也创作不出新的作品。

没有了热爱的他画不出任何漫画。

而与此同时,在现实中有着一件事给了藤本树十分沉重的打击,这个打击甚至直接杀死了他对漫画创作的热情。

故事中,京本是因为无差别袭击而不幸离世,而这个事件对应的应该是京阿尼纵火案,在这场大火中曾经创造过众多经典作品的京都动画工作室失去了众多成员和资料,几乎濒临解散。

“2019年7月18日上午10时31分,位于京都市伏见区的京都动画第一工作室遭到蓄意纵火。事件共造成36名员工遇难,33名员工受伤,第一工作室全毁。”

但有人说可能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来自于读者对《电锯人》的恶意评价。其中两个关键信息可能是对藤本树伤害最深的,也就是故事中杀人凶手说出来的,觉得“作品在辱骂自己”,另外就是“他的作品抄袭了”。

这个打击对藤野的伤害是很大的,已经让他想要放弃画漫画了,甚至开始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做漫画家,如果不画漫画京本就不会被坏人伤害以致于死亡。

而对应到现实中,创作者对于这些评价是极其敏感的,尤其当你抛弃热爱转向为人们的喜欢去创造时,当你一向依靠的给予你支持的人开始评判质问你时,你几近一无所有。你会遭遇绝望的崩溃,因为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你会过度地揣测,幻想自己将一直如此下去,完全没有未来。最好的做法就是不完全将自我的创作依托于任何一个人身上,如果有,那只能是自我的热爱,但那时候的藤本树不懂。

于是藤野开始对自己发问,反思自己过去的人生,并发问“如果那个曾饱含对漫画热情的自己没选择画漫画就好了。”那样的话,京本也许就不会死了。

就这样,藤本树真的画出了这另外一个世界线。在那个世界线里藤本放弃了漫画,转而从六年级开始加入姐姐推荐的跆拳道馆子,最终成了一名跆拳道大师。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在这条世界线上,京本还是继续画了下去,尽管没有跟藤野相遇,她还是画着漫画,还是选择读大学深造。这是热爱才能做到的事情。没有遇到京本的藤野会放弃画漫画,但是没有遇到藤野的京本不会,她会一直画下去,凭着她对漫画的热爱。至此,藤野终于明白,真正的肯定来自于自身,能量不能来源于他人,而应当来自这个她曾经丢弃的东西——热爱,只有热爱,单纯的,强大的,无比珍贵的热爱

那么,既然我画漫画是因为我想要表达,我喜欢漫画,那些恶意中伤的话语又算得了什么呢?藤野已经坚不可摧了,藤本树已经不再会被别人所破防了。

在这蒙太奇的演出中,藤野飞身一跃来到京本遭受攻击前的画室,一脚飞踢终止了暴徒的恶行,而京本露出了像看到自己喜欢的英雄来拯救自己的孩子一样,喜悦地掉下了眼泪,而同时掉下眼泪的还有正对着漫画的我。

我看着飞身突然闯入画室改写历史的藤野,笑了出来,但笑着笑着,却又有一行泪水从脸颊滑落。笑是因为藤本树的奇思妙想,居然能构想出这么惟妙惟肖的场景来,畅想一个想象中的未来,这种蒙太奇的手法我在《爱乐之城》中已经见识过了,但是看到运用在一个我又沉浸进去的故事里,还是忍不住落泪。我所看见的是一个未曾发生过的未来,不存在一个京本没有死去的时空,就像不存在时间不会流动的时刻,但我能感受到藤野对于京本的喜爱,对于漫画的热爱,对于这一份失去了多年而又重新找回的答案的珍惜与感激。思到此处,我下意识地想起京都纵火案中逝去的那些人们,我又要落泪了。这一脚不仅是藤野为了救回京本做出的呐喊,也不只是藤本树对那些恶意评价者的回击,更是藤本树作为一个动漫行业从业者对于京都事件中业界失去的一众从业者表达的惋惜沉痛。

于是,当京本询问藤野老师为什么不继续画画时,藤野没有回答为什么,而是笑着比了个“耶”说道:“最近又开始画了”。藤本树不需要向自己解释原因,因为这一切斗争都是他自己所进行的,他得出了答案,那就是继续画下去,带着京本她所代表的“对漫画的热爱”画下去。

藤本树特别擅长绘制一幅典盛的场景,大概是科班学习的是油画的缘故,虽然没有素描的基础使他在画工这块逊色于很多漫画家,但是油画系的出身依旧给了他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他比其他漫画家都更擅长于描绘一幅生动的场景和捕捉人们细微变化的表情。

在《蓦然回首》中是那幅出圈的“雨中舞”,藤野在第一次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京本后,回家的路上,突然下起了雨。藤本树将电影分镜中常用的连续长镜头运用在漫画分镜中,形象地展现了雨点变得越来越大,以及藤野表情和动作愈发的难以抑制的状态,并最终呈现了一幅虽然没有声音没有味道,但是依旧能从画面中闻到雨水打湿大地的味道和听到雨点敲击地面的声响的无比震撼的雨中舞图。

她踩在乡间泥泞的小路上,雨水打湿她的头发、书包、裙摆,但是她内心的火却燃得愈发炙热;紧锁的双眼是生理对于雨水的抵抗,但不可被摧毁的是她永不言弃的执着坚韧。她向天空挥动她的手臂,这是最美的舞姿;她皱着鼻子,强忍泪水,尽管眼泪和雨水会混杂得无法分辨,这是人类坚韧斗争的胜利。

她有着人的姿态,神的神情,在雨中。

这是人的斗争,也是平凡的人们的胜利。

这是美的斗争,也是平凡的故事的胜利。

这里没有瑰丽的神话故事,没有奇异的能力者,没有只充斥着冰雪的世界,有的只是普通的人——我们本身,这就足够伟大与美丽了。

不得不承认,虽然藤本树很适合写那些黑暗英雄故事,他那些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在那种题材里会得到无限的发挥空间,但我本人还是喜欢他的这些日常作品。这里的爱很简单,也许爱本就该是简单的。我习惯了太多奇幻故事背景中的爱恨情仇,现在想再次回到我们日常站立的这片土地上,想再次感受这尘世的泥土和水波,还有阳光,这是人间常见的,不被人们所注意歌颂的,而恰好也是最美好的。

谢谢你,藤本树,让我见识了这样一段感情真挚的故事,我无比感激。

在正式进入故事的尾声前,我想再谈谈关于“电影感”这一东西。很多人谈起藤本树时,都喜欢用电影感的分镜对其进行一种概括,其实是非常不恰当的一种说法。因为漫画分镜本身就具有电影镜头的运用元素,与其说藤本树的分镜是电影感的分镜,但不如说他很擅长运用多种由电影镜头中提取的分镜。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这两者是不同的,实际上早就手冢治虫创作《金银岛》漫画时就运用了电影镜头的手法,定格、移动、视角转换……但是在整个漫画史上,像藤本树一样大幅使用这种手法并被世人所熟知的人是少见的,因此人们才会使用“电影感”一词去对其进行概括。像是突然的黑屏(这个富坚义博用过多次,炎拳用在最著名的对他使用炎拳的前一帧,表示角色情感身份的转变)或者仅有文字而没有图像的变更(再见绘梨中最后那一帧点滴画面),或者一个场景下长镜头表现动作的进行时(炎拳导演开车段,人物行动段),或者类似大片的场景演出(电锯人一些镜头,炎拳大战机器人,确实有种美国英雄大片的震撼感)……这些都是极具试验性质的尝试,并且效果都是极好的,自然成了藤本树一大特色。

谈到电影感了就不得不提到电影给藤本树带来的另外一大影响,这一次是对内容的影响。总所周知,藤本树看了大量的电影,其中有很多b级电影,正是这对他产生了影响。摘录知乎上一位用户的评价:

“藤本的漫画一直有b级电影感,很多人分析都只说了电影感,其实b级同样重要。也就是那种你看之前就知道肯定不会是大制作、逻辑清晰、剧情饱满的作品。然后你会抱着一种放松的态度去看,无视里面不合逻辑的部分,也难以完全带入主角,始终有一些疏离感。但是就是这种情况下这种b级电影里又会有一些很神奇很cool的镜头,这些镜头要放到真正的大片里大家只会一片叫骂大呼退票,但是就是在b级电影里才能引人会心一笑或者高呼不可战胜。”

这在内容创造上对藤本树产生极大的影响,比如说那种因为情节的荒诞和如上环节导致的疏离感就体现在主角的形象上,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个奇妙的现象:极少有人对阿格尼和电次完全共情,反倒有种观看电影的第三者感,这是疏离感的体现。另外还表现在内容的表现上,荒诞的冰雪世界和各种恶魔存在的人间正是一个类同b级片中世界,而藤本树也学到了b级片的精髓,我们可以看到电锯人在屠杀恶魔和呐喊要干些很不是正常热血漫画主角会干的非道德的事情时,确实有种很cool的感觉,这是b级片中所独有的。当然也有些私货,比如为什么电锯恶魔很强,因为藤本树喜欢b级片,电锯切割血肉是b级片常见的要素,他喜欢所以很强。(迫真)

那现在让我们把目光重新回到《蓦然回首》上。

而在此时,被救下的“世界线”京本创作了一篇四格漫画,并通过房间门缝传递给了失去了京本的这个时空的藤野,这篇四格的名字,日文叫《看背后》,翻译成英文就是“Look Back”,就是这本漫画本身——《蓦然回首》!就是这部藤本树写给自己的,重拾对漫画热情后创作的作品。

藤野带着疑惑打开了房门,而里面空无一人,并不存在京本。这并不是说她又失去了对漫画的热情,而相反她找到了真相。藤野转身看向房门的背面,那里挂着签有“藤野”姓名的京本的衣服。并不存在京本,在这间屋子里的只有披着自己名字衣服的藤野,她的热爱与她最终融为了一体。

最终藤野拿走了这篇四格漫画,把它贴到了自己画桌前玻璃上,继续开始了漫画创作。

这一次,他不再需要依赖别人的肯定才能画下去了,因为她找回了她丢失的热爱。但他仍然会继续创造出有趣的人们会喜欢的作品。这是一对矛盾,但是矛盾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在这一刻藤本树发掘了这背后的真相,选择在这种对立统一中继续画了下去,他是他自己的超人

而在此后,藤本树继续创作了《再见绘梨》和《电锯人2》这两部作品,那是之后的故事了,在此就不表意见了。不过我们已经知道,藤本树已经不再彷徨了,他找到了坚持画漫画的意义。最后的最后,我想借用《再见绘梨》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这里没有什么天才,也没有什么精神病人,或者陆地第二自由漫画家,有的只是一个想象力丰富喜欢有趣的故事的孩子。他想告诉你: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热爱、勇敢和努力,最后千万别忘了,加一抹奇幻色彩!

参考资料:

⒈.《蓦然回首,原来【藤本树】既不是“神”,也不是“天才”》/p/444370743

这篇文章给了我最主要的构思,致以最崇敬的感激!

2.还有一众知乎,b站文章,均致以最由衷的感谢!

3.非常感谢动漫社文案部迷零老师给予本文章多次的修改指导,吸取了很多建议,使得文章才能以比较完善的模样展现在大家眼前。迷零老师,我的超人!

标签:

最新新闻:

新闻放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