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财经 > 正文

天凉了,到底要不要“秋冻”?

来源:无锡教育 时间:2025-10-20 20:19:55

久等

秋天终于和大降温的天气一起来了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资料图片)

入秋后,气温骤降

很多人遵循“秋冻”的做法

却“冻”出了病

这不禁让人怀疑“秋冻”到底科不科学?

今天,让我们一起

了解一下“挨冻”的正确姿势吧!

1

什么是秋冻?

秋冻,通俗地说就是当夏末秋至之时,不忙于添衣,不要捂得太严,即使到了深秋,穿戴也当有所控制,避免过多的衣服造成机体生热出汗,致使阳气外泄,阴津耗伤。

实际上这是顺应自然,内收阳气,蓄存阴精的养生需要,是预防秋季乃至冬季多发病的良好保健方法。

2

这4个部位不能“冻”

“秋冻”并不意味着盲目“挨冻”,以下这些部位不适合“秋冻”,需要做好保暖。

1

腹部

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

2

双脚

脚部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3

脖子

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4

肩膀

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

3

这6类人不宜“冻”

“秋冻”并非人人适宜,青壮年、体质较好的老年人等健康人群可以适当进行,但以下这6类人“秋冻”可能会诱发疾病。

01

慢性胃病患者

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若不慎着凉,容易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复发,严重者可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因此,有慢性胃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

02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受寒冷刺激后,会使原本就有病变的心肌缺血、缺氧更加严重。加上“秋燥”常引起体内缺水,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极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

03

呼吸道疾病患者

有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等病史的人也不宜“秋冻”。寒冷会对人的气道产生不良刺激,使得上述疾病复发或加重。

04

关节炎患者

患有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常反复出现腿部胀痛、沉重感,受寒后可使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关节疼痛,或伴有肿胀、行走不便等。

05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常并发血管神经病变,表现为微循环障碍、手足麻木等。寒冷刺激不但会加重糖尿病,还可能加重微循环障碍,导致血管神经病变进一步加重。

06

虚寒体质的女性

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小腹寒冷的女性朋友,秋季一定要注意脚踝、腹部、腰部等部位的保暖,避免加重体寒。

那么

面对突如其来的降温

如何科学增添衣服呢?

不妨试试“洋葱式”穿衣法

将外层、中层、内层的衣物“叠穿”

每层都选取方便穿脱的衣物

这样就能随时根据温度和环境

进行衣物的增减啦~

来源:无锡疾控

标签: 最新资讯

最新新闻:

新闻放送
Top